2014-11-01 09:10:12
曾經輝煌一時聊天工具MSN,終于被微軟正式宣布,由Skype接管MSN服務。雖然,此前關于MSN終結的傳言已不絕于耳,但是如此下場還是讓它曾經的用戶多有感慨。
1995年,微軟正式推出MSN在線服務。此后10多年,MSN曾給用戶與業界帶來多處亮點,也曾整合了微軟的多項業務,但是與騰訊QQ的整合不同的是,MSN在微軟的整個產品框架中并非主角,在經營盤子中其實無足輕重。
生為富二代MSN沒有背水一戰的野心與資源集中,產品反而像一個框一樣,微軟把什么2C的服務都往里面塞一點。
福布斯中文版副主編尹生寫了一篇文章,將MSN衰落根源歸因于它有一個太強勢的爹。
摘選如下:
1999年,推出網購服務和即時通訊服務,兩項業務先后于2002年和2003年成為較大之一;2000年,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成為較大的免費郵件服務商,較大的新聞門戶之一(用戶超過兩億);2003年,推出網絡存儲和視頻服務;2004年,推出MSN Spaces(類似騰訊QQ空間,同年Facebook上線),開始考慮整合搜索服務,并推出類似iTunes的服務。
但后來的結果表明,它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被那些相對而言勢單力薄的后來者和挑戰者超越,比如搜索和郵箱落后于谷歌、雅虎,視頻的王者是Youtube,購物是亞馬遜和eBay,接入是美國在線,社交是Facebook,即時通訊是Skype。
相比MSN,這些后來者或挑戰者有三個主要優勢:1,它們大多只有一項主要業務,這讓它們集中精力;2,它們沒有Windows積累的巨大用戶群和廉價推廣渠道,必須完全依賴用戶體驗;3,為了讓投資者滿意,它們必須制定雄心勃勃的財務和業務目標,并努力實現。
而從一開始,MSN在整個微軟家族中只是一個配角,即便2006年前后它推出了所謂的下一代網絡服務平臺,也未能改變這點,微軟在骨子里更愿意將MSN納入其Windows體系,彌補其可能的缺陷。
這就意味著,MSN無法實現戰略上的完全自立。比如,2003年左右它關閉了歐洲的聊天服務,僅僅因為出現了一些不好的東西,比如戀童癖者借它追逐小孩。對它而言,更在乎的是維護Windows所需要的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不是努力去避免不好的東西。
又比如,在2006年其推出下一代的網絡服務平臺時,MSN聊天工具被迫更名Windows Live Messenger,并與一系列工具打成一個很大的包,用戶不得不耗費很多時間和空間下載。這是一種典型的Windows思維,即微軟決定和提供一切,用戶毫無選擇權。